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绘画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岩彩绘画:中国本土绘画当代转型的生长点

        作者:张阳2017-10-24 08:59:59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老腔之张飞(岩彩) 陈焕雷

          (2/2)果实系列之一(岩彩) 张新武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岩彩是我们老祖宗原有的东西。近些年来,我们习惯中国画、油画、版画、工笔、重彩、水墨等老几样,没有很好地在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术方面有所拓展,对于材料本体、材料应用、材料探索乃至在绘画领域由材料带动的创作理念、创作样式、创作风格、语言技巧等诸多方面没有做过深入的梳理,以至于到今天还未能在专业美术院校中给岩彩一个合理的位置和应有的尊重。 ”近日,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举行的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成立仪式暨开学典礼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这样说。

        岩彩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之一,其历史文脉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绵延相传。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岩彩画”这一流传于古代欧亚大陆经济文化动脉中的经典绘画门类获得新生。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的成立意味着岩彩绘画终于结束了20年来徘徊在材料与技法层面的业余状态,进入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这颗蕴含着传统文化基因的种子正在茁壮地成长着。


        以材质为媒介的精神创造

        岩彩绘画是以五彩的岩石研磨成粗细不同的颗粒、用胶为黏合剂调和,绘制在纸、布、板、壁、金属上的平面绘画。“岩彩绘画”这个名称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用国际惯例“以材质归纳绘画种类”的方式对以天然岩石微粒进行绘画的语言方式的一种称谓。“岩彩”作为岩彩绘画的材料,成为了岩彩绘画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岩彩绘画工作室主任胡明哲认为,岩彩与其他绘画材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岩彩的天然岩石晶体颗粒和色彩呈现具有自然物质和天然本色双重特性,因此岩彩不只是再现事物形与色的材料工具,而是具有了凸显自身材质物性和审美特质,并由此唤起审美感受、引申精神语义、表达作品意境的特殊材质。“经由这种独特的材质,我们可以重新发现脚下的大地,引申出生存危机的觉醒和对文化反思的觉悟。 ”胡明哲说。

        在某种意义上,岩彩成为了画家内心精神与自然材质深情对晤的媒介,不断寻找新媒介与材质的过程,也成为了岩彩画家们寻求情感表达载体的过程。正如美术史家牛克诚在《晤对材质》中所说的:“晤对材质,是对材料的觉悟、体认、静思与玩味,是对材质认识与把握的一种东方式的思维与感觉。 ”岩彩材质的天然美感、色彩表现、语言结构和内蕴意味都是岩彩画家对岩彩材质的心中“意会” ,“这种意会结晶到岩彩作品中,即是在实现着一种以材质为媒介的精神创造”。


        从画种到学科,回归原点的开放性思维

        “岩彩绘画追寻的是中国本土文脉的源头,回归的是绘画语言的原点。 ”胡明哲说。龟兹石窟壁画和敦煌石窟壁画是中国岩彩绘画语言建构的源头,当代岩彩画家与一千年前古代画师所使用的创作材质、语言要素、语法结构、审美取向一脉相承,油画的具象写实模式、中国画的水墨模式和工笔模式,都不能成为岩彩绘画的创作基础,因此岩彩绘画需要回归绘画语言的原点——图形、色彩、材质、空间,追溯中国岩彩绘画发生的源头,自我创建属于岩彩绘画完整的语言体系。自岩彩绘画概念提出至今,经过20多年的实践,当代岩彩绘画已经形成了较系统的技法体系和明晰的创作理念,而这也正是岩彩从绘画门类到学科门类的基础性条件。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看来,岩彩画作为以材料命名的画种,有其特别的语言系统和表现方式,但绘画种类与学科门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对于学科的规范性而言,绘画门类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规定性。而明确的学科规范对胡明哲所提出的采用开放的态度容纳原来不同绘画领域的人参与进来的理念反而形成了一种制约,如何在保持开放姿态的同时又能够找到一套学科的规范,推出基本的课程体系,是胡明哲一直在思考和推进的。

        岩彩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设边界,只要是从岩彩出发,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操作方式。“从展示墙上的学生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读解是非常广泛的,壁画、重彩、雕塑……古今中外各种绘画形式都可以作为经典的分析样本,着眼于内在的形式结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光过滤出黑白灰、点线面等基本的形式构成方式,找到骨架,这是一种返回‘原点’的思路。 ”郑工表示,“教学上返回‘原点’的方式和立足形式构成规律的讨论,能够为创作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消解唯一性与神圣性,回到人的个体存在中,激发出人的活力和创造性思维。 ”绘画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作为一个学科推进则需要一个群体。岩彩绘画工作室始终坚持的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和创造性的思维,并正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明晰。


        给岩彩一个发展的空间

        岩彩绘画提出后就受到社会各方及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但褒贬不一,关于岩彩画的归属、中国画概念的范围与边界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学术、专业上认识的不同,使岩彩绘画始终处在一种漂浮不定的状态。“岩彩是丝绸之路上一个久远的艺术样式,是东方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它接续下来,重新发扬光大,在上海美术学院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应该给岩彩一个空间。 ”在冯远看来,中国画在未来的发展转型过程中,从教学基础上应当呈一个开放性的状态,兼容不同的风格,学校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中国文人绘画的艺术样式并不能代表中国绘画艺术样式的全部,笔墨也不能全部概括中国画,宋代以前的汉唐绘画中也有很多经典,应当得到重视。 ”在谈及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时,冯远表示,应当以一种宽阔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拓宽中国画的未来发展道路,将岩彩兼容进中国画的发展。

        综观中国美术史,中国绘画的变革都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的变革必将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中国绘画从洞窟里、墙壁上走到绢本中,再到宣纸里,中国绘画也随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岩彩能不能带动中国绘画下一轮的变革和创新呢?我是寄希望于此的。 ”冯远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02(mb)